城乡中国

乡风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

中国品牌频道 · 编辑 张晓志 2019-01-09

     ——对汉滨区关庙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回眸与思考

(通讯员:张臣军  石萍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提升。关庙镇党委政府以乡村振兴为蓝图,以“乡贤文化建设为抓手,以“乡贤”参与治村理政为措施,奋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一、闻风而动,乡贤治村有号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关庙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安康市《关于实施新民风建设的意见》为契机,狠抓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先进理论为支撑,以实践探索为依托,以文化建设为前提,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乡贤”作用,着力打造诚信关庙,平安关庙,美丽关庙,小康关庙。

二、精心谋划,乡贤治村有组织

近年来,随着安康中心城市发展建设的不断加速,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城市框架的拉大,地方交通设施条件的改善及国家铁路网(关庙地段)的扩容,既为关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因密集的重点项目建设征迁工作引发的各类信访案件较为突出,在少数村组,攀比奢靡,失信不孝,自私缠访,迷信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尚未得到根本好转,在脱贫攻坚中依然存在“等靠要”和“缠访闹”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关庙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是法律手段用不上,行政措施难奏效,说服教育不管用,加大了行政成本,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针对这一实际,关庙镇党委政府把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治村理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抓手,一是成立关庙镇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落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与本镇“三治”融合的实践结合起来,把安康市《关于实施新民风建设的意见》与本镇新民风建设的形势任务结合起来,把乡风文明的战略措施与本村传统的“乡贤文化”结合起来,制定了详尽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了考评考核标准及激励措施。二是迅速成立以“五老新乡贤”为核心的“一约四会”组织,通过授职仪式、挂牌管理、聘请任用、专业培训等途径,明确了“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民主调解委员会,道德评议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三是定期召开23个村(社区)“四会”组织负责人工作研判会,明确任务抓落实,查漏补缺短板,实施跟踪指导,把本镇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浪潮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付诸实施,乡贤治村见成效

(一)贤有所为。在全镇选拔了128位身体健康,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老贤达为新乡贤,统一唐装,统一胸章,集中培训,统一受聘进入村级维稳中心,并担任各村“四会”组织机构的相应职务,统一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了“党支部+四会+五老乡贤+红袖章治安巡逻队的乡村治理体系。借用新乡贤的余热点燃文明乡风的光亮。在实践中,五老乡贤个个出力,人人献策,解决了许多村组中存在的长期想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在饮水、修路、低压改造、地畔纷争等方面大显身手。在规范红白喜事操办,禁止“黄赌毒”丑恶现象,敦促村民勤劳致富,引导村民守纪守法等方面大有作为。

(二)德有所弘。关庙镇通过“勤、孝、俭、勤、和”传统道德的引导,通过对“变味”的民俗礼仪,礼节进行与时俱进的规范,既吸收继承了传统的文化精华,又平添了民风建设的新内容,深化了“德政教化”的现实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乡风文明建设、乡贤治村理政的有机统一。以“三治”融合为切入点,既发挥了法治在治村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又发挥道德的教化感染作用,进而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深化了对乡风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再认识,增强了“德治”软实力,使德有所弘,德有所用。

(三)善有所扬。关庙镇通过文化上墙,如:“敬老爱亲始于心,以德治家践于行”,“村子富不富,要看村干部,民风淳不淳,干部要践行”,“抓党建、淳民风、促脱贫”,“诚孝俭勤和”,“新二十四孝”等,使民风建设内容入心入脑。通过剧舞上台,如:小品《再不当贫困户》,话剧《女村官巧断赡养案》、舞蹈《先进新农村》,《今朝农村美如画》、《孝和中国》等,使民风建设内容入目入神。通过家训上祠,如“孝悌仁心”、“善文好义”、“善道睦邻”、“仁爱忠信”、“勤奋自强”等,使传统优秀道德文化入宅入户。

由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支撑,赋予了乡贤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传递了正能量,塑造了新形象。形成了扬善惩恶,激浊扬清的主流道德意识。

(四)政有所理。村政治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命题”,只有治理有效才能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庙镇对“党支部+乡贤治村理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让乡贤广泛参与村政治理的各项事务,突出村政治理中民主广泛性的特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吹响了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时代号角,弹奏了民风建设的主旋律,回应了村民的关切和期盼,化解了村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厘清了新民风建设的工作思路,促进了“三治”融合,找准了民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农村社会环境。

四、持续推进,乡贤治村有思考

关庙镇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哲学思考。

(一)必须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

工农商学兵,东西南此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和德治的精神支撑作用。建立起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新乡贤理事会为补充,村民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要坚持“新乡贤”的选拔标准,提高新乡贤的政治站位,引导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基层组织工作,配合村“两委”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立足本村实际,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二)必须充分挖掘和培育当代新乡贤

要坚持平等,民主的原则,在法治的环境下,多渠道,多方式选拔新乡贤,不断壮大“新乡贤”队伍。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培育和塑造“新乡贤”。要探索“新乡贤”参与治村理政的新模式,强化“新乡贤”自身的“德”、“能”榜样示范作用。要摒弃传统封建等级制度及所伴生的官本位、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与宗族依附等陈旧观念。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新民风建设为重点,以思想道道建设为内容提升新民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其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三)必须结合实际完善新乡贤参与治村理政“工作法”

要以乡土地域文化为特色,深入挖掘乡村中蕴含的道德文化价值,汇聚“五老回乡”、“青年返乡”、“企业主下乡”的人才智慧力量,不断形成当代乡村治理主体的勃勃生机,发挥其在全面推进“五统一体”建设和协同推进“四个全面”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调动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要进一步完善《乡贤参与治村理政工作章程》和《乡贤参与治村理政工作规则》,构建乡贤工作评价体系,挖掘乡贤潜质潜能,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管理和引导,要树立乡风文明坐标,激活乡贤治村理政新动能,加强乡贤参与治村理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蓝本。

总之,关庙镇党委政府对新问题催生新体系,新民风引领新风尚,新乡贤推动新治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追赶超越,走在前列,形成了可推广复制的经验的和做法,呈现了新民风建设的新亮点,树立了榜样和示范,是汉滨区新民风建设的一面旗帜,是乡村治理有效的探路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