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

阆中千佛镇 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撑起产业扶贫

中国网 · 冉云明 2018-07-30

近年来,四川阆中市千佛镇农业产业喜讯频传,他们生产的优质传统农产品川明参和竹根生姜先后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行列,标志着该镇的农业产业形成了优势,形成了规模,并打造成了自己的品牌,在产业扶贫的路子上跃上了新台阶,创造了新经验。

据了解,自清代开始,川明参和竹根姜就一直是阆中市千佛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农民的主导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阆中市千佛镇党委、镇政府统一认识和思想,把做大、做强川明参、竹根姜放在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来抓,科学规划,广泛动员,积极出台奖励措施,鼓励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发展川明参和竹根姜种植,全镇增加川明参和竹根姜种植面积7000多亩,按照“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指导思想,新辟川明参、竹根姜、猕猴桃、红枣、药材、山羊及小家禽等小微产业园300多个。为了确保这些小微产业园开花结果,该镇实行党员干部定点帮扶贫困户的“结穷亲”“一帮一”计划,责任人给各自的被帮扶对象送种子,送肥料、送技术,小微产业园不见效益追究帮扶人的责任,被帮扶对象不脱贫不脱钩。从而使该镇的产业扶贫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说起种植生姜的经历,该镇毡帽山村村民的金其培感慨颇多:“我从20岁算起,我已经种植生姜40多年了。”金其培从父辈身上学会了种姜的本领,60岁之前种姜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家的菜园,每年产的姜除了自己留下一小部分吃外,其余的都背到场镇上卖,赚取一些零用钱,属于小打小闹。” 

事实上,直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毡帽村的农户才开始大规模种植生姜,金其培也承包了10多亩土地种姜。他说,“当时,还是有点担心,种这多姜卖不出去怎么办?”令金其培没有想到的是,在生姜收获之前,政府已经联系好了买家。当年,他家的生姜全部一售而空,种了一辈子生姜的金其培第一次尝到了甜头,2017年,金其培15亩生姜种植地,产姜4万多公斤,以批发价6元每公斤销售,就已经卖掉了3万多公斤,该年一家人的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千佛镇党委书记张金国介绍说:“两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千佛镇党委、镇政府始终抓住产业扶贫不放松,他们充分依仗川明参和竹根姜种植的传统优势大做文章,在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力发展小微产业园,帮助贫困户们找到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脱贫致富门路,贫困户们才不会返贫。在刚刚结束的省脱贫摘帽初检中,千佛镇的产业扶贫工作一直得到省、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作者:冉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