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头条

方 寸 金 石 颂 秦 巴——赵承钜老师篆刻作品赏析

中国网 · 编辑:张晓志 吴 峰 赵宏勋 2020-08-07

这一幅幅洋溢着浓郁秦巴汉水风情、自然朴实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那一方方古朴沧桑劲挺遒逸、意境高古、传统与创新融为一体的象形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金石印章,令人耳目一新,“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难以置信,这些集书画与篆刻创作于一身跨越时空的珍贵艺术作品,出自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赵承钜老师。


他是安康文化艺坛上的一头拓荒牛,更是一位辛勤的园丁。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深入基层,负责“知青”“教师”“农民”“职工”等美术书法培训,举办各种书画展逾百期。他,亦师亦友,曾经帮扶奖掖我们60、70后成长的恩师,见证和教诲我们从少儿、青年,直至壮年的人生经历,给予我们知识的启迪和做人的道理。

赵承钜老师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书画篆刻作品都深刻地影响着安康艺坛几代人,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尤其是他的篆刻作品,小小方寸间蕴涵着令人无限遐想的诗情画意,被誉为“金州篆刻第一人”。

记得安康第一届龙舟节,赵承钜老师受组委会之邀为之创作的“龙舟魂”大篆白文印,布局平稳严实、朱白匀落、密处并笔无间隙、疏处大片见红,虚实中见自然,颇具静穆典雅之韵律。“秦巴明珠”、“汉水安康”、“大美瀛湖”、“巴山汉水总是情”、“云中净土南宫山”等印,文字线条细劲削利、大疏大密营造的虚实气氛、方圆自如的结字体式,准确肯定的用刀效果,从至精醇美的金石锥凿之中充分体现了赵老师眷恋家乡的一片拳拳赤子之情。

“家园”之印是受安康电视台栏目组嘱刊,此印分割犹如长廊回环,相间得宜而非整齐划一,具有一种园林式错综变化之美。再看四周笔划多与外边框相通显得透气,突破了方寸之地的闭塞性,从中领略到旷达开阔的气势。

“一尘不染”全印章法紧结而不松散、精整绮丽,刀法浑厚苍莽、线条圆润妍美,从构图上打破了四字平分秋色的规则秩序,在空间形态上更显得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表现出虚实错综朱白参差之雅趣。

“虚实生白”无形石印,采用细朱甲骨文入印,刀法流畅线如丝扣空灵率真、字法简洁、布局散宕、古拙生辣,令人回味无穷。

“沧海一粟”朱文印锋颖逼人,犀利明快刀感内藏,从线条形态看此印中锋圆笔藏头护尾,坚挺中而兼残破显得凝重浑厚、元气淋漓,曾见诸《中国书法报》端。

“人书俱老”铁线篆印是用一块极致细凝的田黄石雕琢,线条飘逸随态运奇,犹如一根钢丝起伏变幻,线条方折处方、圆弧处圆,用刀将笔墨意韵、金石之气完美再现,可谓生姿迭变涉笔成趣。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两印一朱一白相辅相成,构图采取虚实、揖让、离和等手法对比强烈,疏密求悬殊、分离多长短、伸展也痛快,皆以细微之处见精神。

值得一提的“月下渔舟”大篆印宛若一幅画图,月下云卷云舒,舟下水波相连,一尾鱼儿跃然而起溅起水珠四溢,真是别具匠心令人叫绝!

当今印坛流行“破”“怪”“野”之风,以不破难见古意、不怪就无新意、不野则守旧无趣。赵老师所刻之印大多工整端庄无野怪之气。“巴山夜雨”“梅花三弄”“踏雪寻梅”等印取意唐宋名句;“知白守黑”“大智若愚”“学无止境”等闲章及“舞名堂”“安阳斋”“万拓楼主”等斋馆印则可见一斑,毫无刻意造作狰狞之势,依然遵循秦汉之法度、自然见韵大方舒坦,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破”赵老师也并非完全不用,用也只是为了调理朱白罢了。


有理由把肖形印看作是包罗万象的微型绘画,在状物传神上高度概括洗练的手法颇为值得重视,在方寸之间刻画如此丰富多样的形象,没有善于抽象提炼的能力是不可想象的。昔人多重文字印而轻图形,赵老师的肖形印在继承古玺图形印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历代石刻瓦当、汉代画像等风格迥异图文特色的养分,别有一番洞天。如肖形印“驿马图”让人们领略到远古驿道大漠黄沙的空旷苍凉和驿使的奔波忙碌;颇有秦风汉韵的“三阳开泰”印中镌刻了三只羊形成品字,在结体上追求平稳庄重的朴茂之美,群而有分分而成态,呼之欲出、惟妙惟肖,烘托了一片祥瑞和平之气。赵老师早年从《古图形玺印彚》中获观“舞”古玺,方寸之间两人对舞,顾盼有情、长袖飘逸、婀娜多姿,这是汉画像石刻中罕见珍品,期年后耿耿于怀,即心摹手追、精心临就,气满神足,几可乱真。他还尤喜镌刻佛印以广结善缘、弘扬佛法。

1972年以来,赵承钜老师创作的篆刻、砖刻、肖形印等作品相继在全省乃至全国书画展及报刊频频亮相,荣获不同奖项。创作的“龙腾盛世”印集入选中国首届龙典大型书画展获银奖,砖刻“贺归”入选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名作展获优秀奖,“中国梦依法治国”组印入选《全国法治书法作品展》,“祝福安康”组印入选《全国柳公权杯书法大赛》,“丝路花雨邮亭驿置”篆刻作品入选《建国70周年全国集邮书画作品展》而鹊声四起。创作的“十二生肖”篆刻作品被文化部作入国际交流礼品,中国邮政为此还专门发行了个性化邮票。


作印先学书、字佳印乃佳。今人不会写篆书,如何有好印。子曰逝者如斯夫!赵老师坚心砺志、惜时如金、以深厚的绘画和篆书的功底耕耘五十余载、治印逾千枚,其中不乏名人大家、亦有莘莘学子、市井布衣。德高望重的乡翁、原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徐山林、被誉为当代“吴道子”著名书画大师中国画院副院长唐天源、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张海、党组书记赵长青、副主席钟明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巨才、全国著名诗人、歌词作家党永庵、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副主席王定成、邱宗康、著名书画大师曹伯庸、张兴斌、王鹰、胡明军、陈云龙等及港澳书画名家、国际友人之印和“安康历史博物馆”、“藏一角博物馆”、“安康年鉴”、“安康地方志办”、“安康文化”“安康市汉滨区政协”、“汉南印社”“陕南第一所鲁家村民俗博物馆”等团体、部门的相关标识印鑑皆出自赵老师之手。


赵承钜老师的书画印深受全国、省市有关部门和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被称为“饱含中华元素之极品”。这些作品分别在《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法报》《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报》《三秦书画报》《南方航空报》等媒体发表,同时被全国各地博物馆及港澳政府收藏。赵老师被列为入《当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书画名家》《陕西美术家》等辞书。被中国书画家协会授予“杰出中国书画名家”,被中共安康市委授予“优秀宣传工作者”称号。

如今已誉满乡梓、德艺双馨的赵承钜老师,依然谦虚正直、朴素善良、坦率真诚、不忘初心,骑着一辆老旧自行车穿梭于安康城的大街小巷。他的身影总是忙碌出现在各种慈善书画“义捐义写”活动中。不讲排场、不计酬薪,把无数作品馈赠给辛勤的园丁、农民职工、军营战士,留守儿童和百姓人家,乐此不疲。

赵承钜老师时刻不忘篆刻技艺的传承,曾为安康老年大学、汉滨区教师进修学校,新安职业中学、教师培训班教授篆刻知识,培养新人。被安康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走进大学讲堂,传书画篆刻之道,授中华古文字之业,可谓承前启后、薪火相传。

我们衷心祝福赵承钜老师永葆艺术青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弘扬汉水文化“老骥千里,壮心不己”。丹青不知老将至、老至丹青益清奇。